石油化工设备技术
主办单位: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
国际刊号:1006-8805
国内刊号:11-2469/TE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21843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浅谈我国石油物探技术的运用及发展

  【摘要】近年来,我国的石油产业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关键阶段,石油产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,物探技术作为石油开采中的一项技术影响着石油企业的发展与进步。

  【关键词】石油;物探技术;运用;发展

  引言

  石油企业是支撑世界工业的血液,是世界上稀有的资源,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保障。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速,但是缺乏石油这种稀有资源,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不断地增加。石油企业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企业,对我国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
  1.石油物探技术的现状

  1.1复杂山地地震勘探技术。针对复杂山地地表山体高大、高差2000m以上、岩石出露、地下逆掩构造、盐下构造、断裂发育等特殊地质体,在勘探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了6 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复杂山地地震技术:一是宽线 + 大组合和三维+大组合;二是基于卫片的变观设计,优选炮点、检波点技术;三是综合表层调查及建模技术;四是配套静校正技术;五是基于起伏地表的叠前深度偏移技术;六是速度建模、构造建模与深度域解释技术等。

  1.2沙漠地震勘探技术。针对沙漠区地表沙漠厚度大(300m)、沙丘大、疏松无潜水面(准噶尔、柴达木),地下为碳酸盐岩、火成岩、复杂断裂等地震勘探难点,发展形成了以逐点设计井深;灵活炮点检波点布设;沙丘曲线静校正;优选观测系统;叠前偏移;储层综合描述;缝洞储层定性刻画等7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沙漠地震技术。

  1.3黄土塬地震技术。是针对世界独一无二的黄土塬地表达300m 的巨厚黄土、疏松无潜水面、反射速度低,地下储层低孔、低渗、非均质性强、厚度小的特点,发展形成了以弯线、沟塬连线、多线、非纵观测;多域去噪;四域迭代法初至折射校正;共反射面元选排与均化;叠前偏移处理;古地貌形态刻画;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预测;“五图一表”井位优选等8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黄土塬地震技术海陆过渡带地震勘探技术。针对海陆过渡带地表烂泥滩、海水养殖业发达、地下断裂破碎等地表地下情况,以解决滩涂运载和提高信噪比问题为主,发展形成了以综合导航定位;检波点高精度定位;气枪阵列设计;浅海OBC 采集等4项关键技术为主的海陆过渡带地震勘探技术。

  1.4大型城区地震勘探技术。针对城区地表高大建筑多、人口稠密以及某些城区地下断裂发育、目的层深等情况,发展形成了以井、震联合激发;地理信息辅助布点;动态变观;地下管网调查;非纵观测;新、老资料联合处理等6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大型城区地震勘探技术。

  1.5富油气区带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。针对富油气区带地表设施密集、人机噪声严重,目的层浅、中、深跨度大,有的断裂发育等情况,发展形成了以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的二次三维采集;精细的表层调查;依岩性及动力学特征逐点设计井深;高精度静校正;连片处理;叠前储层描述等6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富油气区带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。

  1.6油藏地球物理技术。针对我国陆相储层薄,地震资料纵向分辨困难、储层非均质性强、横向预测难度大、油气水关系复杂、油藏动态监测难等问题,发展形成了以全(宽)方位角地震采集;相对保持振幅、频率、相位和波形的高精度处理;相对标定和构造演化解释;薄储层沉积演化;3.5D 综合地震;四维地震;井中地震;物探、测井、钻井一体化解释等 8 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。

  1.7综合物化探技术。针对油气勘探中的特定地质问题,发展形成了以高密基点三维重磁采集;大功率时频电磁三维采集;高精度航磁;三维油气藏电性异常模式下的IPR解释;重震联合反演等5 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综合物化探技术。这项技术在预测火山岩等特殊储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2.我国石油物探技术面临的问题

  在国内,物探面向的地质对象主要是复杂高陡构造、岩性—地层、深层碳酸盐岩和火山岩,并服务老油区挖潜和二次开发。在较长一段时期里,将继续面临更高的技术挑战。

  2.1复杂高陡构造

  在我国,复杂高陡构造的分布地带包含大量的矿藏资源,塔里木库车、塔西南、准噶尔南缘、四川大巴山等对中国石油来说它是“稳定西部”、发展海外业务的重点领域。地球物理勘探遇到的主要问题是:地形复杂,高差大,出露岩性复杂,低降速带变化大;地下构造复杂,盐下构造、逆推构造、走滑大断裂等,这些将使地震波场极其复杂。虽经多年攻关,但地震剖面与地质模型仍不完全吻合。这些问题对于精度成像,落实圈闭的技术具有很大挑战。

  2.2岩性—地层油气藏

  岩性—地层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中浅层、渤海湾、鄂尔多斯、塔里木、准噶尔腹部、吐哈、柴达木盆地东南部三湖、川东和川中,以及海外的中亚、亚太、非洲等地区,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战场。物探作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是:地表以丘陵、山地、沙漠、巨厚黄土塬为主,低降速带厚;沉积相带复杂多变,储层非均质性强,横向变化大;有效储层单层厚度薄,低孔低渗、油气水关系复杂。

  2.3深层碳酸盐岩和火山岩

  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储层是天然气大发展的主要领域,是近几年勘探领域向深层拓展的重要方向。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在塔里木、四川、鄂尔多斯、渤海湾、南方和海外中亚、亚太、中东等地区。地震勘探遇到的主要问题是:储层埋藏深、时代老、非均质性强;某些地区的盐下构造成像困难;储层控制因素复杂,缝洞储层发育,精确描述空间展布难;油气水关系复杂,烃类检测困难等。

  火山岩储层主要分布在松辽深层、准噶尔、渤海湾等地区。勘探遇到的主要问题是:储层埋藏深,构造形态复杂,对地震反射形成很强的散射和屏蔽,具有高速、高密度、低孔、低渗的特点,造成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困难,储层预测、烃类检测难度大。

  3.我国石油物探技术的发展

  中国石油的勘探开发今后面临着在复杂山地、黄土塬、超低孔低渗、薄层等作业的世界级难题,物探技术面临着从油田勘探到开发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挑战。

  中国石油制定了物探技术发展蓝图,沿着二维描述、三维描述、三维可视化、四维检测、全面解决方案的技术发展路线,在勘探阶段,发展以重磁电、复杂地表采集、叠前深度偏移处理、叠前储层预测和圈闭评价为主的地震勘探技术;在评价阶段,以地震勘探技术为基础,发展以高精度三维、叠前属性描述、流体识别、定性、半定量圈闭评价和油藏静态建模为主的物探评价技术;在开发阶段,发展以数字、高密度、多波、井筒、四维、流体识别、储层改造动态检测、油藏动态建模为主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;在二次开发和提高采收率阶段,地震、测井、钻井等工程技术一体化,开展滚动评价,提供勘探开发全面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。不断夯实基础,加大物探软件、硬件研发,坚持“陆地”和“海洋”两条路径共同发展。

  4.结语:

  在我国石油企业需要物探技术成熟技术推广,前沿技术跟踪研究、软硬件系统的研发,才能提升中国石油物探核心的竞争力,来优化物探技术,转变业务方式,更好地提高石油勘探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不断夯实基础,加大物探软件、硬件研发,坚持“陆地”和“海洋”两条路径共同发展。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